新闻动态
《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》
时间:2022-05-05


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,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:“人世间的一切成就、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。”

在临床研究行业,春天人一直发扬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钻研、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,紧盯目标苦干、咬定重点大干、抓住关键实干,凭借其专业、认真、高效的特质不断迈向新的征程。

春天Proswell市场部推出“劳动最光荣,学习最幸福”五一特别策划,连续五天学习2022年版《淋巴瘤指南》《宫颈癌诊疗指南》《胰腺癌诊疗指南》《胃癌诊疗指南》《肝癌诊疗指南》,让我们一起争当勤奋学习、自觉劳动、勇于创造的小标兵吧。



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

(2022年版)



一、概述


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 4 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 2 位肿瘤致死病因,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[1-3]。原发性肝 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(Hepatocellular carcinoma,HCC)、 肝内胆管癌(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,ICC)和 混合型肝细胞癌-胆管癌(Combined hepatocellularcholangiocarcinoma, cHCC-CCA)三种不同病理学类型,三 者在发病机制、生物学行为、病理组织学、治疗方法以及预 后等方面差异较大,其中HCC占75%~85%、ICC占10%~15% [4]。本指南中的“肝癌”仅指 HCC。 

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肝癌诊疗行为,2017 年 6 月原国家卫 生计生委公布了《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(2017 年版)》,国家 卫生健康委于 2019 年 12 月进行了更新。《原发性肝癌诊疗 规范(2019 年版)》反映了当时我国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 治疗以及研究的状况,对规范肝癌的诊疗行为、改善肝癌患者预后、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发挥了 重要作用。自《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(2019 年版)》发布, 国内、外在肝癌的诊断、分期及治疗方面出现了许多符合循 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,尤其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 相继问世。为此,国家卫生健康委委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 会联合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、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、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 分会等组织全国肝癌领域的多学科专家,结合肝癌临床诊治 和研究的最新实践,再次修订并更新形成 《原发性肝癌诊 疗指南(2022 年版)》,旨在推动落实并达成《“健康中国 2030” 规划纲要》中总体癌症 5 年生存率提高 15%的目标。 

证据评价与推荐意见分级、制定和评价(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, Assessment,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,GRADE)方法学,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证据评 价和推荐意见分级系统 [5]。GRADE 系统包括两部分,第一部 分为证据评价,根据证据中的偏倚风险、不一致性、间接性、 不精确性和发表偏倚,GRADE 系统将证据质量分为高、中、 低和极低 4 个水平 [6]。第二部分为推荐意见分级,GRADE 系 统考虑医学干预的利弊平衡、证据质量、价值观念与偏好以 及成本与资源耗费等因素来制定推荐意见,并且将推荐意见 分为强推荐和弱推荐(有条件推荐)2 种 [7]。医学干预的利 弊差别越大,证据质量越高、价值观念与偏好越清晰越趋同、 成本与资源耗费越小,则越应该考虑强推荐。反之,则应考 虑弱推荐(有条件推荐)。本指南中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评 估参照了上述 GRADE 分级的指导原则,采用了《牛津循证医 学中心分级 2011 版》(OCEBM Levels of Evidence)作为辅 助工具来具体执行证据分级(附录 1)。在从证据转换成推荐 意见的方法上,专家组主要参考了上述的 GRADE 对推荐意见 分级的指导原则,但是同时结合了 ASCO 指南的分级方案 [8] 对推荐意见分级做了相应的修改(附录 2)。最终将推荐强度 分为三个等级,分别是强推荐、中等程度推荐和弱推荐。强 推荐代表专家组对该推荐意见反映了最佳临床实践有很高 的信心,绝大多数甚至所有的目标用户均应采纳该推荐意 见。中等程度推荐代表专家组对该推荐意见反映了最佳临床 实践有中等程度的信心,多数目标用户会采纳该推荐意见, 但是执行过程中应注意考虑医患共同决策。弱推荐代表专家 组对该推荐意见反映了最佳临床实践有一定的信心,但是应 该有条件地应用于目标群体,强调医患共同决策。


二、筛查与诊断


(一)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。


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,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 现、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,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[9]。肝癌 高危人群的快速、便捷识别是实施大范围肝癌筛查的前提, 而对人群肝癌风险的分层评估是制定不同肝癌筛查策略的 基础。在我国,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:具有乙型肝炎病毒 (Hepatitis B virus,HBV)和/或丙型肝炎病毒(Hepatitis C virus,HCV)感染、过度饮酒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、其 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,尤其是年 龄>40 岁的男性。目前,尽管抗 HBV 和抗 HCV 治疗可以显著 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,但是仍然无法完全避免肝癌的发生 [10]。由我国学者研发的适用于多种慢性肝病和各种族的肝癌 风 险 评 估 模 型 aMAP 评 分 (age-Male-AlBi-Platelets score),可以便捷地将肝病人群分为肝癌低风险(0~50 分)、 中风险(50~60 分)和高风险(60~100 分)组,各组肝癌 的年发生率分别为 0-0.2%、0.4%-1%和 1.6%-4%,有助于确 定肝癌的高风险人群 [11](证据等级 2,推荐 B)。借助于肝脏 超声显像和血清甲胎蛋白(Alpha-fetoprotein,AFP)进行 肝癌早期筛查,建议高危人群至少每隔 6 个月进行 1 次检查 [9](证据等级 2,推荐 A)。通过实现社区、医院一体化筛查 新模式 [12],做到应筛尽筛、应治早治。


(二)肝癌的影像学检查。


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各有特点,应该强调综合应用、优 势互补、全面评估。

1.超声显像。

超声显像具有便捷、实时、无创和无放射辐射等优势, 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肝脏影像学检查方法。常规灰阶超声显像可以早期、敏感地检出肝内占位性病变,鉴别其是囊性或实质性,初步判断良性或恶性。同时,灰阶超声显像可以全面筛查肝内或腹腔内其他脏器是否有转移灶、肝内血管及胆管侵犯情况等。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以观察病灶血供状况, 辅助判断病灶良恶性,显示病灶与肝内重要血管的毗邻关系以及有无肝内血管侵犯,也可以初步判断肝癌局部治疗后的疗效情况。超声造影检查可以实时动态观察肝肿瘤血流灌注的变化,鉴别诊断不同性质的肝脏肿瘤,术中应用可敏感检出隐匿性的小病灶、实时引导局部治疗,术后评估肝癌局部治疗的疗效等 [13-16](证据等级 3,推荐 A)。超声联合影像导 航技术为肝癌,尤其是常规超声显像无法显示的隐匿性肝癌 的精准定位和消融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[13,17](证据等级 3, 推荐 B)。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可以定量评估肝肿瘤的组织硬 度及周边肝实质的纤维化/硬化程度,为规划合理的肝癌治疗方案提供有用的信息 [18](证据等级 3,推荐 B)。多模态超 声显像技术的联合应用,为肝癌精准的术前诊断、术中定位、 术后评估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
2.CT 和 MRI。

动态增强CT、多参数MRI 扫描是肝脏超声和/或血清AFP筛查异常者明确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。CT/MR(钆喷 酸葡胺/钆贝葡胺)动态增强 3 期扫描包括:动脉晚期(门 静脉开始强化;通常注射对比剂后 35s 左右扫描)、门脉期 (门静脉已完全强化;肝静脉可见对比剂充盈;肝实质通常 达到强化峰值;通常注射对比剂后 60~90s 扫描)、延迟期 (门静脉、肝静脉均有强化但低于门脉期;肝实质可见强化 但低于门脉期;通常注射对比剂后 3min 扫描)。肝细胞特异性磁共振对比剂(钆塞酸二钠,Gd-EOB-DTPA)动态增强 4 期扫描包括:动脉晚期(同上)、门脉期(同上)、移行期(肝 脏血管和肝实质信号强度相同;肝脏强化是由细胞内及细胞 外协同作用产生;通常在注射 Gd-EOB-DTPA 2~5min 后扫 描)、肝胆特异期(肝脏实质信号高于肝血管;对比剂经由胆管系统排泄;通常在注射钆塞酸二钠 20min 后扫描)。 

目前肝脏 CT 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除常见应用于肝癌的临床诊断及分期外,也应用于肝癌局部治疗的疗效评价,特别是观察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(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,TACE)后碘油沉积状况有优势。基于术前CT 的影像组学技术也可以用于预测首次 TACE 治疗的疗效 [19]。同时,借助CT 后处理技术可以进行三维血管重建、 肝脏体积和肝肿瘤体积测量、肺脏和骨骼等其他脏器组织转移评价,已广泛应用于临床。 

肝脏多参数 MRI 具有无辐射影响、组织分辨率高、可以多方位多序列多参数成像等优势,且具有形态结合功能(包括弥散加权成像等)综合成像技术能力,成为肝癌临床检出、 诊断、分期和疗效评价的优选影像技术。多参数 MRI 对直径 ≤2.0cm 肝癌的检出和诊断能力优于动态增强 CT [20,21](证据 等级 1,推荐 A)。多参数 MRI 在评价肝癌是否侵犯门静脉、 肝静脉主干及其分支,以及腹腔或腹膜后间隙淋巴结转移等 方面,较动态增强 CT 具有优势。采用多参数 MRI 扫描对于肝癌局部治疗疗效的评价时,推荐使用修订后实体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(Modified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,mRECIST)加 T2加权成像及弥散加权成像进行综合判断。

肝癌影像学诊断主要根据为动态增强扫描的“快进快出”的强化方式 [22-24](证据等级 1,推荐 A)。动态增强 CT 和多参数 MRI 动脉期(主要在动脉晚期)肝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,门脉期和/或延迟期肝肿瘤强化低于肝实质。“快进”为非环形强化,“快出”为非周边廓清。“快进”在 动脉晚期观察,“快出”在门脉期及延迟期观察。

Gd-EOB-DTPA 只能在门脉期观察“快出”征象,移行期及肝胆特异期“快出”征象可以作为辅助恶性征象。Gd-EOB-DTPA 增强 MRI 检查显示:肝肿瘤动脉期明显强 化,门脉期强化低于肝实质,肝胆特异期常呈明显低信号。5%~12%分化较好的小肝癌,肝胆特异期可以呈吸收对比剂的稍高信号 [25]。

肝癌多参数 MRI 扫描,尤其用于诊断肿瘤直径≤2.0cm/ <1.0cm 肝癌,强调尚需要结合其他征象(如包膜样强化、 T2加权成像中等信号和弥散受限等)及超阈值增长[6 个月内 (含)病灶最大直径增大 50%(含)]进行综合判断 [26](证据 等级 3,推荐 A)。包膜样强化定义为:光滑,均匀,边界 清晰,大部分或全部包绕病灶,特别在门脉期、延迟期或移行期表现为环形强化。

Gd-EOB-DTPA增强MRI检查联合应用肝胆特异期低信号、 动脉期强化和扩散受限征象可以明显提高直径<1.0cm 肝癌 的诊断敏感性 [27-31](证据等级 2,推荐 B),尤其肝硬化患者强烈推荐采用该方法,同时有助于鉴别高度异型增生结节 (High-grade dysplastic nodules,HGDN)等癌前病变 [32] (证据等级 3,推荐 B)。

基于肝癌 CT 和/或 MRI 信息的临床数据挖掘建立融合模型有助于改善临床决策(患者治疗方案选择、疗效评价及预 测等) [33]。对于术前预测肝癌微血管侵犯(Microvascular invasion ,MVI),影像学征象特异性高但敏感性较低,列线图及影像组学模型是术前预测 MVI 的可能突破点 [34-36](证 据等级 3,推荐 B)......



更多内容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


图片



    来源:医政医管局